从教室40年的变迁,看教育信息化发展。

2022-06-17 AR体感教育

3月28日,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。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,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当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。

 

图片来自网络

 

我是一名70后,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。我读书16年,毕业后工作了21年,亲身见证了“电化教学”(80年代 - 90年代)、“教育信息化1.0”(2000年 - 2018年)和“教育信息化2.0”(2018年 - 至今)三个阶段,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日新月异,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我经历和见证的这些变化,对于200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说,是模糊的。虽然他们是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受益者,但他们是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的“原住民”,他们认为现在的教育信息化是原来如此的,是必然的,却不知道发展历程中的崎岖、曲折和艰辛。

因此,我想以个人的视角,以近40年来教室的变迁为线索,结合个人的真实感受,为年轻一代讲述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故事。

 

 

‖ 从黑板白字,到多媒融合

 

 

20世纪80年代之前,一张讲台,一块黑板,一盒白笔是那个年代的教室的标准配置。上课的时候,老师用白笔把知识要点写在水泥黑板上,学生们做好笔记之后,老师就擦掉再写上新的内容。擦黑板的时候会“雪花飞舞”,一节课下来,老师和坐在前面两排的同学已经是“白发苍苍”了。

到了80年代,录音机、录像机和幻灯机陆续应用在课堂教学。到了90年代,投影机开始应用在课堂教学。当时,录像机、幻灯机、投影机属于电化教学仪器。因此,80年代-90年代,就被称为“电化教学”时代。

到了2000年,开始进入“教育信息化1.0” 时代,技术更先进,功能更强大的电子白板和教学一体机先后进入教室,这些新型教育装备里面配有一些互动多媒体课件,很受学生们的喜爱,也成为了老师们非常得力的“助教”。

正是这些陆续投入使用的教育教学装备,使传统的教室实现了从黑板白字到多媒体融合的跨越发展。

特别是2012年,国家实施“三通两平台”重大教育信息化工程,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。

 

 

‖ 从单向传播,到多向互动

 

 

传统的教室,是以老师为中心,教材为核心,学生为听众的“一言堂”。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,加上信息技术和智能科技的持续赋能,教室里面的“主角”和“配角”开始慢慢地发生了转换。

近40年来,多媒体教室、创客教室、虚拟实验室、AR智慧教室等新型教室陆续登场,既突出师生互动、也强调“生生互动”、还有远程互动和虚实互动。

伴随着各种新型教室的出现,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方式,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、探究式、沉浸式学习方式。这些创新教学方式的应用,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,提升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,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。

 

 

从物理空间,到无限空间

 

 

传统的教室是四面墙组成的物理空间,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给学生讲授知识,台下的学生两人一桌,对号入座。在传统教室的几十平方米的空间里面,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,都会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,缺乏想象空间。

随着教育信息化1.0和教育信息化2.0的成功实施,教室的物理空间被逐渐打破了。借助AR、VR、MR等技术,学生们可以“上天入海”,漫游太空,畅游海底世界;学生们可以“穿越时空”,到金字塔参观,到亚马逊雨林探险;借助4G和5G通信技术,学生们可以视频联线,向万里之外的老师求学问道,跟异国他乡的学子交流互动。

随着技术的持续赋能,教育教学一步一步地摆脱物理空间的限制,老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,任何地点,以任何方式进行学习。

2020年新冠疫情刚发生的时候,全国学校停课,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全国学生在家上网课,就是得益于40年来深耕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。

 

 

从硬件为主,到服务平台

 

 

纵观40年来教室的变迁,可以很清楚地看到“电化教学”时代和“教育信息化1.0”时代,大家都比较关注电脑、教学一体机等硬件的性能和参数,关注学校的互联网接入率和多媒体教室的建成比例。对软件、系统、数字资源的开发应用缺乏的重视程度不够,平台建设与应用水平普遍不高。

2018年,《“教育信息化2.0行动”》印发和实施,特别强调技术素养观、教育技术观、发展动力观、教育治理水平和思维类型观的五大转变,大力推动教育硬件与软件深度融合,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,构建一体化的“互联网+教育”大平台。

正是在“教育信息化2.0行动”的推动下,教育软件、数字资源、支持系统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。

3月28日上线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,聚合了4个子平台,分别是: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、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、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国家、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,堪称世界上课程数量和学习人数第一的教育平台。

 

 

结语

 

 

过去的40年,在正确的政策指导下,在创新技术的驱动下,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让国人自豪,让国际瞩目的成就。

过去的40年,教室是以“三年一小变,五年一大变”的节奏进行升级和迭代。未来的10年,20年,教室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?

技术一日千里,谁也无法精准预测10年以后教室的样子,也无法精准预测10年以后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。

但是,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,未来的教室是“以学生为中心”,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实施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,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,使学生的天赋和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。